close

壓制時期(1970~1981)

 

進入70年代後,受到政府政策推行國語的影響,台語受到嚴重壓抑,台語電影逐漸沒落,台語歌曲亦受到播放次數的限制,造成台語流行歌曲發展的重大危機。直到黃俊雄布袋戲在電視台播出後,轟動全臺,布袋戲中的主題曲及插曲深受民眾歡迎,成為臺語歌曲的主流。臺語歌曲自此有了新的宣傳管道,並使得沈寂已久的臺語歌壇再現曙光。

 

黃俊雄為布袋戲一代宗師黃海岱的次子,14歲起,跟隨父親學習布袋戲。1970年,他將黃海岱的「忠孝節義傳」改編成「雲州大儒俠」,成為自己的首部作品。同年,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系列於台灣電視公司推出,造成空前轟動,創下臺灣電視史上97%的最高收視率紀錄。1971年至1974年間,台視陸續推出「新西遊記」、「六合三俠傳」、「大儒俠」、「新濟公傳」、「大唐五虎將」、「六合三俠傳完結篇」及「雲州四傑傳」等黃俊雄大師作品,部部叫座,也為布袋戲開創了一個嶄新紀元。

 

為配合布袋戲的播出,黃俊雄推出了許多角色的主題曲,於角色登場時播放,除了配合各個角色的性格及處境外,並加深觀眾對該角色的記憶及印象。當時推出的歌曲包括「冷霜子」、「廣東花」、「怪紳士」、「三缺浪人」及「苦海女神龍」等,多為重新填詞的日文翻唱歌曲。此外,亦有重新填詞的英文翻唱歌曲,包括「喔媽媽」及「大節女」等。除了翻唱歌曲外,布袋戲亦使用傳統配樂的北管、南管曲,包括「祕中祕」、「梅君子」、「孤單老人」、「相思燈」及「失戀亭」等歌曲。

 

說到布袋戲的代表歌者,首推黃俊雄、西卿夫婦。黃俊雄除了填詞、譜曲外,並親自演唱自己創作的「憶無情」、「祕中祕」、「孤單老人」、「凍露水」等歌曲。黃俊雄的妻子西卿有著沉鬱滄桑、高亢嘹亮的嗓子,演唱「失戀亭」、「相思燈」、「廣東花」、「喔媽媽」、「梅君子」、「命運青紅燈」、「西平月」、「預防萬一」、「愛的腳步聲」及「粉紅色腰帶」等多首布袋戲歌曲,有「布袋戲歌后」之稱。而有「臺灣美空雲雀」之稱的邱蘭芬,以演唱「苦海女神龍」一曲風靡全臺,並詮釋「祕雕之妻」一角的主題曲「大節女」,將劇中人物的哀怨特質表露無遺,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布袋戲歌曲外,臺語連續劇主題曲則是臺語歌曲的另一宣傳管道。歌手黃瑞琪即以演唱臺語連續劇主題曲崛起於歌壇,當時演唱具代表性的連續劇主題曲包括:中視「情與淚」的同名主題曲、「秋怨」的主題曲「秋風落葉」、「古城風雲」的主題曲「古城好男兒」;華視「定心珠」的同名主題曲、「府城八條龍」的同名主題曲、「虎豹獅象」的同名主題曲;臺視「蘭陽風雨情」的同名主題曲等。邱蘭芬成為電視台歌手後,亦先後演唱華視「霧夜港都」的主題曲「港都戀歌」、中視「女神龍」同名主題曲、「走馬燈」同名主題曲、「苦心蓮」同名主題曲及「愛情十字路」同名主題曲等多部電視連續劇主題曲。

 

當時知名的臺語連續劇歌曲尚包括:華視「西螺七劍」同名主題曲及片尾曲「五湖四海」;林玉峰主唱中視「母子雁」的主題曲「火燒紅蓮寺」,華視「開漳聖王」的同名主題曲;江浪主唱台視「青春鼓王」的主題曲「一顆流星」及插曲「好男兒」;任珍主唱華視「俠士行」的主題曲「錢多多」及插曲「錢來也」;向娃主唱中視「再生花」的同名主題曲及「一枝草一點露」的同名主題曲;劉燕燕主唱中視「古城風雲」的主題曲「看破愛別人」;以及于珊珊主唱華視「愛妻」的同名主題曲等。

 

這段時間的布袋戲詞曲創作者尚包括蜚聲、林樂、陳和平、呂金守、黃敏、王雲峰等,演唱歌者則還包括演唱「沙玉琳」一角主題曲「愛與恨」的尤雅、演唱「醉彌勒」的黃西田、演唱「冷霜子」的葉啟田、演唱「黑玫瑰」的方瑞娥等。除了布袋戲詞曲創作者外,臺語樂壇仍有不少的新進詞曲創作者,包括林二、簡上仁等,與歌壇前輩周添旺、李臨秋等,共同創作出「心內事無人知」、「送君珠淚滴」、「半瞑行」、「相思海」及「正月調」等多首知名代表歌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e紅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