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歌時期(1975~1981)

 

1970年代起,西洋流行音樂引進臺灣,大受年輕人的歡迎。年輕人在接受西洋流行音樂衝擊的同時,也逐漸的產生自我意識。除了西洋音樂外,許多年輕人更希望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音樂。此時,正逢政府開始推動歌曲淨化運動,因此,以標榜「唱自己的歌」的校園民歌運動迅速的獲得政府的默許及接納,加上大眾傳播媒體的散播,便逐漸蔚為風潮。

 

1975年,楊弦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一場「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演唱會中,楊弦將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的詩譜成歌曲,發表了「民歌手」、「鄉愁四韻」、「小小天問」、「搖搖民謠」等八首音樂創作作品。演唱會結束後,警廣「平安夜」節目播出部份現場實況錄音,楊弦並接受主持人凌晨的訪問。之後,由陶曉清主持的中廣「熱門音樂」節目將演唱會中楊弦及其他歌手創作的歌曲全部播出,引起聽眾們的熱烈迴響。

 

1976年,楊弦在陶曉清的引介下,獲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持,出版「中國現代民歌集」專輯。除了收錄演唱會的八首歌曲外,另外加了一首譜唱自余光中「蓮的聯想」詩集中的「迴旋曲」。這張專輯初版一萬張,短短幾個月內便銷售一空,之後持續再版,反應依舊熱烈。

 

1976年12月,淡江文理學院舉辦一場以西洋歌曲為主的「民謠演唱會」,演唱會中有一名學生李雙澤上台,手中握著一瓶可口可樂,提出對中國人唱洋歌的質疑,並主張唱我們自己的歌,隨即彈著吉他唱了三首台灣民謠及「國父紀念歌」。這個舉動引起當時全場一片嘩然,事後更引發校內及校外輿論的激烈論戰。

 

李雙澤在引發「淡江事件」後,便身體力行開始嘗試創作自己的歌,兩年內與梁景峰、徐力中等人共創作了「我知道」、「老鼓手」、「美麗島」、「送別歌」、「紅毛城」等九首歌曲。可惜天妒英才,這位懷抱理想、果敢正義的青年,卻在一次意外中因救人而溺斃身亡,年僅29歲便離開了人世。

 

1977年,陶曉清邀集楊弦、韓正皓、吳楚楚、陳屏、朱介英、林誌煌及楊祖珺等人,在中廣公司音樂廳舉辦一場「中西民歌演唱會」的小型音樂發表會。並在其主持中廣「熱門音樂」的春節特別節目中播出現場錄音實況,引起聽眾們的熱烈反應。之後,並結合民歌手、廣播界及藝文界,舉辦了三場「中國現代民歌」演唱會。

 

1977年10月,陶曉清策畫「我們的歌-中國創作民歌系列」第一、二輯,由「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出版發行。1978年7月,更推出第三輯,成功的打響「中國現代民歌」的旗號。此外,陶曉清並在其主持的節目中設置「中國現代民歌」排行榜,成為臺灣第一個出現的國語歌曲排行榜。

 

1977年12月,新格唱片出版第一張「金韻獎」紀念專輯,收錄「金韻獎」比賽進入決選的學生創作作品。新格唱片以校園巡迴演唱會的方式推銷,接連在北區舉辦五場演唱會,效果奇佳,短短幾個月之內便銷售數萬張。往後的四年中,新格唱片每年皆會進行全台歌手歌曲徵選活動。每屆比賽後,除灌錄合輯唱片外,新格唱片亦會從中找出最受聽眾喜愛的歌手,錄製個人專輯唱片。

 

新格唱片「金韻獎」專輯的成功案例,引起其它唱片業同行的跟進,包括海山、四海、麗歌、歌林、環球等。其中,以海山唱片較具規模,其它唱片均無法與新格唱片相提並論。自1977~1982年間,新格唱片共發行十張「金韻獎」紀念專輯。海山唱片則於1978年推出「民謠風」第一輯,往後每年推出一張,至1981年共發行了四張專輯,演唱的歌手包括葉佳修、林詩達、江志琪、蘇來、趙曉潭、梁弘志、李碧華、王麗容、蔡琴、小烏鴉合唱團等。

 

因金韻獎比賽脫穎而出,而成為民歌手的包括:第一屆的陳明韶、范廣慧、包美聖、朱天衣、楊耀東、邰肇玫和施碧梧二重唱等,第二屆的齊豫、王夢麟、李建復、黃大城、木吉他合唱團、旅行者三重唱等,第三屆的王海玲、鄭怡、王新蓮、馬宜中、施孝榮、羅吉鎮、四小合唱團、楊芳儀和徐曉菁二重唱等,第四屆的鄭人文、蘇來、鄭華娟、李明德等。

 

「校園歌曲」於1980年左右達到高峰,除唱片公司外,國內無線三台也紛紛推出相關歌唱節目。1980年5月,台視率先推出以民歌為號召的「大世界」,由民歌手王夢麟主持。同年同月,中視立即推出民謠風節目「歡唱」,由民歌演唱者陳明、王誠主持。接著,華視亦推出以比賽民謠歌曲為主的才藝競賽節目「金色年代」,由民歌手趙樹海主持。「校園歌曲」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1980年8月,由陶曉清領軍,一個以現代民歌為主的推動組織出現,名為「民風樂府」。除了在國內舉辦多場演唱會外,更受美國華人邀請,在美國東西岸舉舉辦八場演唱會。1981年4月,金韻獎宣佈停辦,此對於校園民歌發展產生重大的挫折及打擊。1981年6月,由李建復、蔡琴、蘇來、靳鐵章、許乃勝及李壽全等六位民歌手組成「天水樂集」工作室,希望能為民歌面臨的困境有所突破。期間出版了李建復「柴拉可汗」專輯及蔡琴與李建復的「一千個春天」專輯,之後則因六位民歌手們因受現實環境影響而各奔東西,僅維持三年便告解散。

 

自金韻獎停辦後,校園民歌已逐漸走下坡。停擺四年的「金韻獎」比賽雖於1984年再度舉辦,並出版「金韻獎創新」系列專輯(共四輯),但已無往屆影響力,民歌此時已名存實亡。而在商業機構唯利是圖的導向下,詞曲創作者的創作路線受制於商業勢力,民歌手亦被迫與商業機制妥協,校園民歌漸漸由絢爛歸於平淡,取而代之的則是新一世代出現的國語流行歌曲。

 

民歌時期雖以校園民歌為主流,但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因電視綜藝節目的興起及華語電影的流行而未曾間斷。這段期間代表的歌者包括:歐陽菲菲、翁倩玉、鄧麗君、鳳飛飛、甄妮、尤雅、江蕾、陳蘭麗、劉文正、高凌風、崔苔箐、張琍敏、費玉清、黃鶯鶯、蕭孋珠、于櫻櫻、鄒娟娟、李珮菁、吳秀珠、池秋美、凌峰、孫情、萬沙浪、江玲、沈雁、銀霞、劉藍溪、潘安邦等人。詞曲創作者則以劉家昌、左宏元、駱明道、莊奴、孫儀、林煌坤、古月、湯尼、翁清溪、陳和平及詹森雄等人最為知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e紅傑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